中国自然资源报:测湖泊底数 绘生态蓝图—安徽省地质测绘院开展水资源基础调查侧记

发布日期:2025-03-05 浏览次数:364 文章作者:吴刚、张艳、漆小安 字体【

2024年3月,随着《水资源基础调查实施方案》的正式印发,我国全面开启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作为安徽省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的实施单位之一,负责池州市、铜陵市等地区的湖泊测量任务,涉及30个湖泊265.88平方千米。日前,该项目提交安徽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质检站验收,内业和外业成果质量双优。

主动担当作为,当好赋能添翼的“先行者”

为切实做好安徽省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落实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有关工作安排,安徽省地质测绘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专班,明确由院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分院具体实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精选优秀技术人员成立项目部。项目部下设铜陵测区、池州测区、过程检查组、内业数据处理组、院级质检组,同时建立了沟通顺畅、优势互补、合作共享的体制机制,全方位全过程确保水资源基础调查任务顺利完成。

项目实施过程中,全体成员秉承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质效提升的原则,建精建优“水面深储”数字模型。此次水资源基础调查按照技术准备、水下地形测量、水储存量调查、数据库建设、成果编制的规模化生产路线推进。项目组采用无人机机载LiDAR 测量系统、无人船单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测深杆、GNSS接收机等先进测量设备,结合收集已有成果资料,通过湖泊踏勘和无人船水下地形测量航线设计并进行数据采集,继而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水域DEM(数字高程模型),与陆域 DEM 进行数据重叠区镶嵌与融合,形成水陆一体DEM,从而计算湖泊水储存量,建立“水面面积—水深—水储存量”数学模型,最后完成数据库建设。

延伸党建链条,争做推动项目的“急先锋”

根据安徽省水资源基础调查任务分工,安徽省地质测绘院负责承担部分地区地表水储存量调查工作,配合所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编制成果报告。“我们要擦亮‘党建红’,越是艰苦的环境,共产党员越是要走在前、作表率。每一名党员都要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把党组织建在‘业务链’上,使‘党建链’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该院党委书记、院长聂泽栋说。

测绘分院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争当推动项目实施的“急先锋”。

在铜陵测区,技术负责人、项目部党员方文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承担起了此次水资源基础调查的方案制定工作。他积极参与前期项目调研和实地踏勘,广泛收集相关湖泊水域历史研究资料,与项目部成员几番讨论最终制定了精细的无人船航线规划。他发挥专业优势,夜以继日钻研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精心构思方案的框架和内容,经过一个月的修改、完善,最终制定了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在池州测区,项目负责人顾磊是入党积极分子。他始终奋战在测区一线,带领项目部成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深入研究水资源基础调查方案,及时与湖泊属地自然资源部门对接,精准把握项目的定位和方向,严格把控采集数据质量,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迅速作出正确决策,有效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强化服务保障,织牢安全应急的“防控网”

该院负责调查的长江沿岸湖泊又称“通江湖泊”,丰水期的湖泊水面广阔,汛期局地强降雨不定时出现,给项目部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在项目开始前要求相关部门通过多次实地走访和调研,编制了《水资源基础调查野外安全手册(省地质测绘院)》和《水资源基础调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省地质测绘院)》,严格规定了野外作业的“四个不得”、不同区域的野外工作注意事项和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确保项目部成员的人身安全。

“水上作业一定要按照要求穿好救生衣。”“注意天气,降雨天气不准作业。”测绘一分院院长、项目负责人储云志在安全培训会上不厌其烦地叮嘱相关注意事项,并为成员发放安全手册和应急预案。就这样,该院通过强化预防应急双重保障,不断织牢“外安内密”防控网络,确保整个项目推进有条不紊。

相较于野外的数据采集,内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更加考验工作人员的耐心和细心。面对大量基础数据资料,时间紧、任务重,任何一个数据的排查建档都不容有失。内业数据处理组从零开始,不断地摸索、试验、对比、完善相应处理步骤,利用收集的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变更调查等数据进行湖泊边界线的提取,克服诸多困难,最终解决了水域与陆域DEM 模型接边不平滑、存在明显回字纹等问题,高效有序地完成全部文件制作和提取。

下一步,该院将持续关注安徽省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以精准的测量数据服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

(刊载于《中国自然资源报》2025年3月4日7版,同时刊载于i自然网站2025年2月28日测绘栏目  网址: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5365313)


2024年3月,随着《水资源基础调查实施方案》的正式印发,我国全面开启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作为安徽省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的实施单位之一,负责池州市、铜陵市等地区的湖泊测量任务,涉及30个湖泊265.88平方千米。日前,该项目提交安徽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质检站验收,内业和外业成果质量双优。

主动担当作为,当好赋能添翼的“先行者”

为切实做好安徽省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落实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有关工作安排,安徽省地质测绘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专班,明确由院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分院具体实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精选优秀技术人员成立项目部。项目部下设铜陵测区、池州测区、过程检查组、内业数据处理组、院级质检组,同时建立了沟通顺畅、优势互补、合作共享的体制机制,全方位全过程确保水资源基础调查任务顺利完成。

项目实施过程中,全体成员秉承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质效提升的原则,建精建优“水面深储”数字模型。此次水资源基础调查按照技术准备、水下地形测量、水储存量调查、数据库建设、成果编制的规模化生产路线推进。项目组采用无人机机载LiDAR 测量系统、无人船单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测深杆、GNSS接收机等先进测量设备,结合收集已有成果资料,通过湖泊踏勘和无人船水下地形测量航线设计并进行数据采集,继而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水域DEM(数字高程模型),与陆域 DEM 进行数据重叠区镶嵌与融合,形成水陆一体DEM,从而计算湖泊水储存量,建立“水面面积—水深—水储存量”数学模型,最后完成数据库建设。

延伸党建链条,争做推动项目的“急先锋”

根据安徽省水资源基础调查任务分工,安徽省地质测绘院负责承担部分地区地表水储存量调查工作,配合所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编制成果报告。“我们要擦亮‘党建红’,越是艰苦的环境,共产党员越是要走在前、作表率。每一名党员都要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把党组织建在‘业务链’上,使‘党建链’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该院党委书记、院长聂泽栋说。

测绘分院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争当推动项目实施的“急先锋”。

在铜陵测区,技术负责人、项目部党员方文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承担起了此次水资源基础调查的方案制定工作。他积极参与前期项目调研和实地踏勘,广泛收集相关湖泊水域历史研究资料,与项目部成员几番讨论最终制定了精细的无人船航线规划。他发挥专业优势,夜以继日钻研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精心构思方案的框架和内容,经过一个月的修改、完善,最终制定了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在池州测区,项目负责人顾磊是入党积极分子。他始终奋战在测区一线,带领项目部成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深入研究水资源基础调查方案,及时与湖泊属地自然资源部门对接,精准把握项目的定位和方向,严格把控采集数据质量,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迅速作出正确决策,有效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强化服务保障,织牢安全应急的“防控网”

该院负责调查的长江沿岸湖泊又称“通江湖泊”,丰水期的湖泊水面广阔,汛期局地强降雨不定时出现,给项目部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在项目开始前要求相关部门通过多次实地走访和调研,编制了《水资源基础调查野外安全手册(省地质测绘院)》和《水资源基础调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省地质测绘院)》,严格规定了野外作业的“四个不得”、不同区域的野外工作注意事项和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确保项目部成员的人身安全。

“水上作业一定要按照要求穿好救生衣。”“注意天气,降雨天气不准作业。”测绘一分院院长、项目负责人储云志在安全培训会上不厌其烦地叮嘱相关注意事项,并为成员发放安全手册和应急预案。就这样,该院通过强化预防应急双重保障,不断织牢“外安内密”防控网络,确保整个项目推进有条不紊。

相较于野外的数据采集,内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更加考验工作人员的耐心和细心。面对大量基础数据资料,时间紧、任务重,任何一个数据的排查建档都不容有失。内业数据处理组从零开始,不断地摸索、试验、对比、完善相应处理步骤,利用收集的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变更调查等数据进行湖泊边界线的提取,克服诸多困难,最终解决了水域与陆域DEM 模型接边不平滑、存在明显回字纹等问题,高效有序地完成全部文件制作和提取。

下一步,该院将持续关注安徽省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以精准的测量数据服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

(刊载于《中国自然资源报》2025年3月4日7版,同时刊载于i自然网站2025年2月28日测绘栏目  网址: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536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