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风险管理从1930年代开始萌芽,最早起源于美国,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19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形成。19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代。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11、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发展脉络
2005年,中央颁布《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2007年,北京市崇文区纪委提出廉政风险概念,探索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建设。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一个坚决,三个更加重” 。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提出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加强预防制度建设、加强惩治制度建设。
2009年,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北京市各单位(包括在京高校)试点推行。
2010年1月,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提出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调要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
2010年,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全国试点推行。上海、河北、吉林、江西等省市和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也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
2011年1月,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2011年12月21日中纪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指导意见》。
文件要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持围绕中心、系统治理、改革创新、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以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和部位为重点,逐步建立覆盖党的机关、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运行顺畅,制度配套完善、执行有力,预防腐败成效明显提高,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1月,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2011年6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
2012的4月,安徽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12、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基本流程
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对廉政风险实行PDCA循环管理。
(1)查找并评估风险等级(计划Plan)。从权力行使过程入手查找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薄弱环节,确定“风险点”,评估风险等级,以预防、监控和处置为主,制定防控措施。这一环节主要由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实施办法》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负责完成,主要是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并报局领导小组备案;局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督办。
--梳理职权清单。一是对权力进行全面清理。按照“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自上而下进行排查,行使那些权力,行使依据是什么,列出权力名称和行使依据。二是对权力进行确认。对清理出来的权力,按照文件授权原则进行确认。三是对确认的权力汇总,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查找廉政风险点。一是查找岗位(职责)风险。对照以往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情况,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组织审等多种形式,分析并查找出个人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二是查找部门风险。对照职责定位和行使的权力,查找出在业务工作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三是查找单位风险。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的风险。四是查找行业(系统)风险。针对行业或系统特点,查找行业(系统)在业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对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上级组织要进行审定,并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发生的机率或者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估,确定排查出来的风险点的风险等级,经审核后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
(2)制定并实施防控措施(执行Do)。对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重要岗位、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严密的监控措施,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置办法,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并适时将风险防控措施上升、固化为反腐倡廉制度,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这一环节主要由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其所制定的相应实施细则负责完成;局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
--岗位(职责)风险防控。对照岗位职责以及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提出防控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部门风险防控。对照职责要求,根据查找出来的在管理事项、重要业务事项和部门职能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从工作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部门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单位风险防控。由党政领导班子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围绕决策、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考核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行业(系统)风险防控。分析行业(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风险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上下一体、左右联动的通畅、有效运行机制。
(3)评估及检验防控效果(考核Check)。通过差距分析、量化效果、评估反馈等方法,对廉政风险实行动态防控,对于未实现预定目标的,重新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防控措施,直至达到预定目的。对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对高等级的风险点,在分管领导管理的基础上,单位主要领导负责防控;对中等级的风险点,分管领导负责防控;对低等级的风险点,部门领导负责防控。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结合,整合监督资源,实施有效监督。这一环节分别由局领导小组组织,各单位党委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完成。
10、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风险管理从1930年代开始萌芽,最早起源于美国,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19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形成。19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代。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11、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发展脉络
2005年,中央颁布《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2007年,北京市崇文区纪委提出廉政风险概念,探索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建设。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一个坚决,三个更加重” 。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提出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加强预防制度建设、加强惩治制度建设。
2009年,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北京市各单位(包括在京高校)试点推行。
2010年1月,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提出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调要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
2010年,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全国试点推行。上海、河北、吉林、江西等省市和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也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
2011年1月,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2011年12月21日中纪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指导意见》。
文件要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持围绕中心、系统治理、改革创新、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以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和部位为重点,逐步建立覆盖党的机关、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运行顺畅,制度配套完善、执行有力,预防腐败成效明显提高,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1月,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2011年6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
2012的4月,安徽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12、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基本流程
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对廉政风险实行PDCA循环管理。
(1)查找并评估风险等级(计划Plan)。从权力行使过程入手查找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薄弱环节,确定“风险点”,评估风险等级,以预防、监控和处置为主,制定防控措施。这一环节主要由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实施办法》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负责完成,主要是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并报局领导小组备案;局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督办。
--梳理职权清单。一是对权力进行全面清理。按照“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自上而下进行排查,行使那些权力,行使依据是什么,列出权力名称和行使依据。二是对权力进行确认。对清理出来的权力,按照文件授权原则进行确认。三是对确认的权力汇总,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查找廉政风险点。一是查找岗位(职责)风险。对照以往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情况,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组织审等多种形式,分析并查找出个人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二是查找部门风险。对照职责定位和行使的权力,查找出在业务工作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三是查找单位风险。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的风险。四是查找行业(系统)风险。针对行业或系统特点,查找行业(系统)在业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对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上级组织要进行审定,并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发生的机率或者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估,确定排查出来的风险点的风险等级,经审核后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
(2)制定并实施防控措施(执行Do)。对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重要岗位、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严密的监控措施,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置办法,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并适时将风险防控措施上升、固化为反腐倡廉制度,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这一环节主要由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其所制定的相应实施细则负责完成;局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
--岗位(职责)风险防控。对照岗位职责以及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提出防控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部门风险防控。对照职责要求,根据查找出来的在管理事项、重要业务事项和部门职能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从工作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部门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单位风险防控。由党政领导班子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围绕决策、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考核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行业(系统)风险防控。分析行业(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风险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上下一体、左右联动的通畅、有效运行机制。
(3)评估及检验防控效果(考核Check)。通过差距分析、量化效果、评估反馈等方法,对廉政风险实行动态防控,对于未实现预定目标的,重新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防控措施,直至达到预定目的。对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对高等级的风险点,在分管领导管理的基础上,单位主要领导负责防控;对中等级的风险点,分管领导负责防控;对低等级的风险点,部门领导负责防控。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结合,整合监督资源,实施有效监督。这一环节分别由局领导小组组织,各单位党委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完成。
- 上一篇:廉政风险防控知识(三)
- 下一篇:廉政风险防控知识(一)